当前位置: 主页 > 钓鱼技巧 > 台钓 >

钓鲫浮漂基本原理(2)

------分隔线----------------------------

  (上面坠重都是1克,因数值不大忽略计算坠的排水影响)
  三倍漂坠系统更灵敏已经很明了啦!钓鲫漂坠系统是基本平衡的运动系统,仅就物理惯性讲,给予同等大小的外力,上表中最轻的三倍漂坠系统就会有最大的位移行程!而较小的浮漂体积水阻也小,相对更会加快加速位移显示。
  另外大家都知道,漂重和体积大小对投掷远准有牵制影响的!如果表中一倍漂坠系统已符合我们某处施钓要求,那么实际上表中三倍漂坠系统还可进一步减轻漂坠系统总重。这样减轻的坠也带来落水惊扰小的好处。
  高倍漂的其它好处还有,浮漂体积减小也会减少温度和水密度变化的影响,提高浮漂的品质性能。
  高倍漂的追求有没有止境呢?理论上讲没有,理论上最好的钓鲫漂是无重量的漂(最好一放手飞天上去)。但这只是分析问题的一个假设,实际上我们造不出可实用的那种漂。漂只有灵敏度的灵魂不行,还要有外壳。钓鲫漂也要有结构强度和耐用性,必要的使用结构条件给了我们很大局限。当然这里也可做针对考虑,是否有必要分别做出竞技用的一次性钓鲫漂、和体闲钓用的耐用钓鲫漂。体育竟赛上不是这样一次性用品了吗?另外通过计算大家也会了解,三倍以上漂再增加倍数性能提高呈对数式骤减!也许多保留些结构强度更值得。按目前材料技术水平,吃铅1~1.5克达到三倍;吃铅1克以下达到二倍已经是很优秀的漂了!今后期望发展在前值提高0.5~1倍应当够了。
  有人说钓鲫漂有时不需太高灵敏度,使用低灵敏度钓鲫漂可过滤杂迅。电子学上有个说法叫提高“信噪比”,过滤杂迅是解决办法。但以重漂降低灵敏度显然是个笨办法,就像搞个破车来慢点行驶一样。而先有了高灵敏度漂设计支持,垂钓时适当加长子线,或用稍粗漂尾,这都是以降低灵敏度换取其它好处的方法。加长子线减少了漂坠对鱼嘴的分力,减少对鱼嘴的分力也是近年来垂钓界很热门的研究,可减少鲫鱼就饵警觉和延长吐钩时间。用稍粗漂尾则增加视觉显示效果,减少眼疲劳度。
  曾有人提出怪论,钓鲫漂要合理比重!理由是所谓“惯性会放大信号”!但这只是种思维的错误。下移惯性是能看到的,但只会在漂坠系统一体化下存在,不存在单独的漂重惯性。还不相信漂桶和钓池里都可以做实验,实验结果还是高倍漂坠系统有更大的鱼讯!要知道,配平后的高低倍漂坠系统,在水中都等同于密度相等的东西。受同样力自然是小的东西运行更大。我们人类的思维,起码对技术问题的思维,实际是大脑中的仿直实验。没办法,某些人的思维似乎是有缺陷的软件。
  钓鲫浮漂的形状
  如果认识到了高倍漂的重要,市场上大量的典型商品漂显然不是合适的漂形。从适合提高倍数、兼顾流体力学、结构强度等考虑,有一种等粗漂体,两头对称收肩的漂形更合适,这种漂形大概很多钓友见过商品漂,卖的还很贵,倍数做没做高就不清楚了。还有DIY钓友制出更短粗的高倍漂,不妨称之为飞艇形漂,好不好呢?也许我们还要进行真正流体力学实验来选择。
  钓鲫浮漂的平衡
有些漂论热衷于谈钓鲫漂的平衡,有所谓浮漂重心的说法,实际使用上并非那么重要和神密。重于空气的飞行器研究,要考虑它的重心问题,它的静态重心便是重量平衡点。而浮漂是水中使用,要考虑的也应是浮力平衡中心。浮漂重心的错误概念不一定导至错误判断,因为浮漂重心通常与很接近浮力平衡中心。就像早期化学理论“燃素说”虽然是错误的,但在一定范围内还能解释甚至指导某些化学现像和研究,但错误理论毕竞要阻碍深入研究。实际上钓鲫漂影响平衡的最大因素是漂脚长度,抓住重点就可以了。
  钓鲫浮漂的材料
  我曾以为塑料材料有望制出高性价比商品钓鲫漂,通过研究学习发现难点很大,主要是热膨胀系数太大。如制做精密浮漂会大到难以忍受,与碳纤或玻纤杆热膨胀系数相差也很大,贯通配合会明显变形,因此不解决技术难题短期内无法替代天然材质。
  热膨胀系数最小的是木材,竟然比金属还小!没找到巴尔沙木热膨胀系数数据,但应与普通木材相去不远。巴尔沙木可能是目前温度稳定性最好的制漂材质,也有着名钓手反映巴尔沙木钓鲫漂使用上是最稳定的。至于植物桔杆漂,热膨胀系数也应与成份类似的木材相差不会很多,但更易于制出高倍漂。建议DIY钓友是否可考虑用植物桔杆与巴尔沙木复合制漂。
  最名不符实的是脱壳孔雀羽漂,形体过多依靠涂层支撑,倍数难以做高,温度稳定性最差,卖的还通常很贵。
顶一下
(1)
50%
踩一下
(1)
50%
最新评论 进入评论页>>
发表评论 进入评论页>>
请自觉遵守互联网相关的政策法规。
评价:
名字: 验证码:点击我更换图片
论坛热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