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主页 > 钓鱼技巧 > 竞技钓 >

关于竞技钓鲫法浮漂的使用详解(4)

------分隔线----------------------------

  而水面张力是最有可能让人误解浮漂有"归零点"的主要原因。
  水的表面各部分间能产生一种相互吸引的力,在这个力的作用下,水的表面有收缩到最小的趋势。浮漂的外表与水面接触时因受到这种收缩力的挤压,使它在升降过程中受到一定的影响。
  水面张力的规律是:水的表面温度越低,水面张力越大,在水面要结冰时,水面张力最大。反过来水面温度越高,水面张力越小。
  我曾多次在30°C、15°C、2°C这三种水温中测试各种浮漂。其中一支王冠牌孔雀羽软尖子浮漂,在2°C水中,按目等量减铅重到五目时,浮漂从四目升到六目,再用手指轻一压它又回到五目并保持不动。再把它半目半目地拎起,松手后它仍然不沉回五目。当把它拎到六目时,它会慢慢地降到六目。如果把它从五目压到四,它却基本可以回升到五目。这种现象在各目间都会不同程度地出现,只是在四至六目较为突出,而且软、硬尖子都会出现这种现象,且规律基本相同。在30°C的水中这种现象不太明显。
  这表明:当浮力和重力的合力接近零,浮漂就要处于二力平衡,此时水面张力在浮漂的平衡点下方表现得尤为明显。而且水面张力越大,对浮漂的升降影响越大;示标与水面接触的部位越粗糙面积越大,受到的影响越大;水面如有污物增加了黏稠度后,浮漂受到的影响越大;灵敏度越高的浮漂,受到的影响越大。
  我有一套游克修先生制作的碳脚"白板王冠"浮漂,其中最小一支"零零"号能感应到近三目的水面张力。
  三、调灵与调钝
  钓界多年争论不休的几大焦点之一就是:何为调灵,何为调钝,这个问题搞不清楚,学钓鱼只能是越学越糊涂,最后只能是"钓"进了八卦迷魂阵,最终被"调"趴下为止。
  我对调灵、调钝的观战,是以浮力原理为理论依据,在对几十种浮漂进行了数百次的测试,并通过多年的垂钓初中检验,最终得出的。同某些书上的观点是有很大差异,甚至是完全不同的,读者可以通过初中来检验我的观点是否正确。
  一本台钓揭秘书中对何为调灵、何为调钝是这样讲的:"调整浮漂超过四目,如调五目、六目等则调灵敏,调的目数越多越灵敏。垂钓时,浮漂露水目数少于二目,说明浮漂受重力增加则敏感度提高,称钓灵敏;如钓一目、钓半目时浮漂至露水少于四目,肯定是坠已加重,则反应迟钝。"
  以上观点能看出作者认为浮漂的露出水面目数越多越灵,反之越钝。其理论依据是:调的目数少时比目数多时"肯定是坠已加重,则反应会迟钝。"
  在分析灵、钝前,首先要明确浮漂的灵与钝是以浮漂体现鱼讯时的位移速度和位移量来区分的:漂、饵同步同量位移(不计线长的因素)为灵,浮漂滞后减量位移为钝。
  实际影响浮漂位移速度及位移量的因素有以下三个(在双饵离底的前提下):一是浮力和重力;二是水面张力;三是水对浮漂及线组在瞬间移动时所形成的阻力。这如同汽车行驶中形成的风阻近似:同样是迎面角度大,受到的阻力越大;移动的速度越快,受到的阻力越大。
  前面讲过,无论是调四或调六,当它们立在水中不动时,都是处在二力平衡之中,此时的铅坠在水中的重量均为零。六目的铅坠和四目的铅坠,此时没有轻重之分。所以说,在等同条件下同一支浮漂四目不会比六目迟钝。
  另外,从六目加铅皮到四目所加的重量很小,对一支优秀的钓鲫浮漂来讲,可能不足1克;从铅皮的体积来讲,厚不过0.2毫米,长宽在2毫米左右,把它卷在铅坠中,坠的体积不会明显增大,水对坠移动时的阻力也不会因此而明显增加。
  当调四目和调六目两支浮漂,被同样的力抻动时,如果四目比六目细,四目受到水面张力的影响会比六目小。
  所以我认为调的目数越多越灵,越少越钝这种观点是错误的,是对浮力和重力的平衡关系的一种误解。
  单纯从调漂来讲,我认为:同号同体型的浮漂,调的目数越多越迟钝,调的目数越少越灵敏;示标目长、粗细相同,同号但体型不同的浮漂调的相同时,细身的灵敏,粗身的迟钝;示标目长、粗细相同,同型不同号的浮漂,调的相同时,号小的灵,号大的钝。
  一支示标上下一样粗,而且每目都是等长的浮漂,除了调成平水以外,调到任何目数,灵、钝基本相同。如果因为调的目数低而造成铅坠外径明显增大,瞬间移动时,水对它的阻力也相应增大,那么这种浮漂是调的目数越多越灵敏,调的目数越少越迟钝。
  但厂家生产的钓鲫浮漂,一是出于迎合人的审美观,二是为了示标能在快速提竿时不被水的阻力折断,一般都做成下粗上细。所以即使目长相同,体积也不同。
  用两支完全相同的浮漂,一支调成六目,一支调成两目。如果它们目长相同,粗细不同(六目比两目粗),那六目的体积肯定比两目大,入水后产生的浮力要比两目大,要克服这个浮力的重力相应要大。通过测试证明,把一块能使两目浮漂下沉到一目的铅皮,加到六目浮漂上,它下沉到不到五目。我们假设,在其它条件相同时,鱼用相同的力来吸饵,调成两目的那支浮漂,下顿的速度和下顿量,肯定比调成六目的那支浮漂又快又大。
  另外鱼吸饵抻动浮漂,漂在下顿过程中,不但要克服浮力的向上托力,还要克服水对它瞬间下顿所造成的阻力,以及水面张力对示标的挤压力。我们已了解,示标与水面接触的面积越大受到张力的影响就越大,而六目比两目粗,所以受张力的影响就更大。
  通过以上的分析,可以得出结论:示标下粗上细的浮漂都是调的目数越多、越高(接近水面的目数越)越迟钝,调的目数越少、越低(接近水面的目数越粗)越灵敏,调成平水最灵敏。
  全方位级差调钓法
  浮漂调有灵、钝之分,钓也有灵、钝之分。"台钓"的观点是双饵离底为钓灵,双饵到底为钓钝。
  竞技钓是双饵离底为钓灵;一饵卧底、一饵触底为不灵不钝;铅坠卧底为最钝。它与"台钓"有两点不同之处:一是确定了不灵不钝的临界点;二是扩大了钓钝的范围,把钝延伸到铅坠卧底,俗称钓底坠。
  竞技比赛中,为了能对付各种各样的滑鱼和千变万化的吃口,必须为浮漂创造一个更为宽广的调钓空间,只围绕着双饵离底和双饵到底这个有限的范围来调整钓灵与钓钝是不够的。
  为了便于掌握,并考虑到约定俗成的原因,我们把示标尖第一目定为最低目,是最灵的一级;示标根那目定为最高目,是最钝的一级;把调几钓几定为这一级的临界点。例如调四钓四,就做为四目的不灵不钝的临界点。从调四钓四改为向高钓四目半起,就是从四目这一级的基点开始向钓灵发展,一直可以钓到双饵离底为止。如果从调四钓四改为向高钓四目半起,就是从四目这一级的基点开始向钓钝发展,一直钓到铅坠卧底为止。可以归纳成:钓目低于调目为钓灵,高于调目为钓钝。调几钓几为这一目的临界点。
顶一下
(0)
0%
踩一下
(0)
0%
最新评论 进入评论页>>
发表评论 进入评论页>>
请自觉遵守互联网相关的政策法规。
评价:
名字: 验证码:点击我更换图片
论坛热帖